觀點美國科技公司

「有毒」的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

福魯哈爾:Facebook、谷歌之類的平臺依賴於操縱行爲,以拉斯維加斯式的方法吸引用戶,這種模式造成無盡的附帶損害。

企業性騷擾醜聞是商業世界中的預警信號。它們本身就夠糟糕的了。但通常情況下,它們也表明公司文化出了問題——特別是在它們成倍出現的時候。

這是我讀到谷歌(Google)向安卓系統(Android)創辦人支付9000萬美元、同時對一起性不端行爲指控保持沉默的新聞時的第一想法。但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谷歌執行長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一封內部電子郵件中的一句話:「在過去兩年中,有48人因性騷擾而被解僱,其中包括13名高級管理人員及以上人員。所有這些人都沒有得到離職補償。」

我猜這還不錯。但真的——48人嗎?這說明了谷歌的什麼問題?實際上,這說明了整個矽谷的什麼問題?包括技術專家性不端行爲在內的有毒企業文化與超定向廣告的有毒商業模式有關。在完全曝光和被迫採取行動之前,兩者都展現出造成損害的傾向。

您已閱讀20%(356字),剩餘80%(14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