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方對年前中美避免貿易戰升級爲全面貿易戰,阻止2000億產品關稅從10%升至25%普遍比較悲觀。例如,上週筆者在北京參加FT年會「中美貿易戰和全球經濟」的討論中,美國商會會長畢艾倫表示中美貿易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很小,因爲雙方都已沒有接觸。而筆者接觸到的國內政府工作人員和學者也大多對貿易戰終止的預期很低。但是,筆者認爲,越是悲觀,往往說明事態越嚴重;預期越低,往往越是有談判的希望。在筆者看來,11月底G20會議或是年底爲貿易戰降溫的寶貴視窗期,需要珍視。
其實,當前大部分人對中美貿易戰的緩和並未抱有太高期望,主要源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一是9月24日美國對華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以來,中美雙方談判一度陷入停滯階段;二是美方的要價水漲船高,希望中國在國企補貼、智慧財產、中國製造2025等方面做出更多承諾,並將經濟問題延伸至外交、政治等諸多領域,中美短期分歧看似無法調和;三是美方對待談判態度軟硬兼施,讓人無法判斷其底線與真實意圖,如一方面表示貿易戰有的談,一方面又放話,如果中美領導人會話無法取得進展,美國準備在12月初宣佈對所有剩餘進口商品徵收關稅。
在此背景下,避免全面的中美貿易戰還有多大可能?相對而言,筆者並沒有市場上大多數的判斷那樣悲觀。在筆者看來,抓住11月G20中美高層會晤的關鍵時點,拖延貿易戰進一步升級到對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的關稅,甚至是重啓談判,達成休戰協議,都是有可能性的。實際上,從當前美國經濟的一些表現、中美雙方的政策取向和態度釋放等方面來看,一些積極促和的跡象正在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