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將美國撤出《中程飛彈條約》(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的決定符合一種模式。正如美國總統在聯合國大會(UN General Assembly)發表講話時所說的,他不願讓他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外交政策受到制約。華盛頓方面已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還退出了國際社會與伊朗達成的核協議。對多邊主義如此反感的川普白宮,甚至宣佈美國將退出已有144年曆史的萬國郵政聯盟(Universal Postal Union)。顯然,川普認爲中國拿到了太多實惠。
退出《中導條約》意味著,川普給費盡苦心才談判達成的軍備控制安排還剩下什麼畫上了一個問號,這些安排曾幫助美國和蘇聯管理熱核對抗的風險。它使得爲世界各地的核武庫設定限制的任何認真的新努力前景渺茫。既然美國已經掙脫了限制,中國、印度——或者就此而言,伊朗——爲什麼要接受自願剋制?
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和干預烏克蘭東部四年後的今天,美國宣佈退出《中導條約》的直接影響是將核不穩定因素注入歐洲安全。由美國總統隆納•雷根(Ronald Reagan)和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於1987年簽署的這個核條約,叫停了中短程陸基飛彈(射程介於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軍備競賽。讓莫斯科方面再度得以放手針對北約(NATO)的歐洲成員國部署這類武器,無異於摧毀了支撐歐洲大陸戰略穩定的支柱之一。
您已閱讀46%(642字),剩餘54%(7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