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意到一個現象,這兩年來面試EMBA的申請人中,來自金融行業(銀行、保險、證券、投資等)的人越來越多了。 其實也並不奇怪,中國金融業是近年來國民經濟中成長最快的服務行業之一, 在GDP中佔8%左右,比重可觀。 這個行業的高成長性也吸引了不少從其它行業(如製造業)轉型而來的參與者(例:雅高爾投資公司)。
不過,中國金融行業的行銷活躍度及嫺熟性,似乎與其龐大的規模及成長足跡不大相配。這和另一個蓬勃發展的行業——中國網路——多姿多彩的行銷形成鮮明對比(如:小米活躍有效的社群媒體行銷)。縱觀中國的金融行業,具前沿性的行銷尚不多見,在中國知名品牌排行榜中(如Brandz),佔據前列的還是歷史悠久,管道深厚的老牌企業(如中國銀行);新晉金融企業利用創意行銷佔據消費者腦海,突圍而出的案例還不多見。
有人認爲中國金融行業缺乏完全競爭,對創意行銷的需求不迫切;但此觀點隨著中國金融市場2018年宣佈的一系列對外開放政策,可能將失去說服力。 另一種觀點認爲,金融企業監管嚴格,符合規則十分重要,所以在行銷上的花樣不能太多。但這就是金融行銷平淡溫吞的理由嗎?其實,80、90後逐漸成爲金融產品消費者的主流;他們的自主消費決策形式,對數字媒體偏好及廣告推銷的反感,都和上一代的傳統金融消費者有很大不同。 所以,在金融行銷中利用創意,創造感動,建立信任,既是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的利器,也是品牌成長的強大助推力量。 具體該怎麼做?首先,需要掌握金融業作爲服務業的本質及其用戶心理特徵。
您已閱讀8%(633字),剩餘92%(73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