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10週年

金融危機十週年:美國銀行業重新崛起

金融危機前,歐洲前五大銀行的淨利潤之和比美國前五大銀行高五分之一。誰也不曾想到,金融危機十年後,局面完全顛倒。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2008年9月申請破產前三天,鮑博•戴蒙德(Bob Diamond)被請進了曼哈頓紐約聯邦儲備銀行(New York Federal Reserve Bank)的一間會議室,門上有手寫的「買家」字樣。

在這位巴克萊(Barclays)老闆敲定收購雷曼的交易後,戴蒙德表示,這一機會看上去「棒極了」——儘管他仍對未在雷曼破產前達成協議感到沮喪,他說,要是能在那之前達成協議,這場金融危機的最糟糕時刻可能就不會發生。最終,巴克萊在雷曼兄弟破產後收購了後者的大部分美國業務。

那時候,巴克萊是美國銀行體系陷入崩潰之際還在高歌猛進的衆多歐洲銀行之一,雄心勃勃地要成爲次貸危機結束後留下撿拾戰利品的銀行之一。

您已閱讀8%(319字),剩餘92%(36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