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咄咄逼人的貿易威脅,其矛頭直指中國2025科技強國戰略。其時間點的選擇相當精準,因爲這段時間美國的經濟形勢很好,而中國依舊處在經濟轉型的艱難時期。所以,我們更加需要認清形勢,調整策略,從中國長期發展戰略出發,選擇合適的中短期改革策略,從而理性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
首先,降槓桿的本質意義在於減少經濟成長中的債權比例,從而減少經濟衰退中的風險。過去四十年中國的經濟成長主要依賴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的成長,導致我們的金融市場也主要是間接融資爲主,這是最適合資本密集型產業的發展。但是未來,我們需要逐步轉移到以技術創新爲主要驅動力的經濟成長方式上來,所以,金融市場就有一個從間接融資爲主向直接金融爲主的轉化。而降槓桿,只是這個轉化中的一個方面,也就是減少債權比例。和這個方面相輔相成的,必然是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尤其是提高股權融資比例,進而實現穩槓桿。
提高股權融資比例,才能真正貫徹習近平所說的「關鍵技術必須依靠自力更生」的重要思想。核心科技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我們需要儘可能依賴於市場機制,因爲只有市場才知道哪一種技術的應用價值最大。在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時候,我們特別需要通過股權融資來減少金融中介的市場風險。
您已閱讀30%(517字),剩餘70%(11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