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自2018年6月以來,中國已有超過110家P2P網貸平臺爆雷,相當於每天爆雷接近3家。應該說,平臺爆雷,無論是跑路、倒閉還是兌付不能,自網貸行業誕生以來就沒有斷過。有研究指出,2018年2月份以來,P2P行業問題平臺數量逐月下降,如果不看6月份數據,人們甚至能得出P2P行業正在一路向好的結論。但恰恰在看上去一切都好的時候,行業迎來了爆雷潮。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爆雷的平臺,不僅有投融家、錢媽媽、銀票網、善林金融、唐小僧、聯璧金融、銀豆網等明星P2P公司,甚至在小米系APP推薦的數十家P2P平臺也都相繼爆雷;涉事平臺的規模不少都超過百億元。
更加嚴峻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平臺連續爆雷,投資者已經出現恐慌擠兌,一些即便運營良好的平臺,資金也被大量抽離,而越抽離,崩盤的可能性就越大,進而導致其他平臺相繼崩盤,惡性循環。這已經不僅僅是單個平臺的經營危機,甚至可以說,當前的P2P爆雷潮,正在或已經構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網路金融行業的系統性風險。這不是虛擬的風險,而是實實在在的風險,且正在呈現出加速蔓延的趨勢。
這首先暴露出的當然是網貸行業本身存在的問題。如果說宏觀經濟的去槓桿背景以及監管的持續加強,無疑是這次衆多平臺爆雷的大環境,但更多的還是行業本身的內在問題,正所謂「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多年來持續的無序野蠻生長,大量的網貸平臺實際上已經成爲非法集資、龐氏騙局乃至非法的影子銀行業務的別稱,這種局面即便無法代表所有的平臺,但也的確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爆雷只是個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