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CDR

CDR如何健康發展?

高子劍、張翔:目前CDR暫不安排轉換機制,其高折溢價沒有糾錯機制,這就導致上市公司成爲CDR套利的獨家交易人,A股投資者自然不願意成爲「被套利者」。

今年3月30日,中國證監會公佈CDR(中國存託憑證)發行意見。撇開坊間將CDR視爲「獨角獸」,懂行的人知道,CDR市場的規模可以達到兆級別。就拿美國的ADR市場來說,2017年交易規模3.4兆美元(花旗銀行統計);上市ADR1406隻,佔美國全部交易所上市公司數量的8%。又如筆者曾經工作的臺灣證券市場,上市公司以科技股居多,這些科技股多數又同時發行ADR。於是,臺灣所有分析師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分析前夜ADR價格,因爲ADR的漲跌將顯著影響當日臺股走勢。

縱觀全球資本市場,發行存託憑證(Deposit Receipt,以下簡稱DR)的不少。然而,就以數量而言,美國的ADR佔比77%,獨佔鰲頭。臨近的香港存託憑證HDR,目前僅存1隻。什麼影響了DR市場的規模(關注者是監管層、上市公司、投資銀行),是本文討論的第一個重點。

圖1:各地區存託憑證數量佔比(截止2018/06/30)

您已閱讀12%(395字),剩餘88%(28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