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輪貿易戰升級之前,兩國關係貌似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康莊大道上。中美兩國元首進行了互訪,在貿易問題上達成了「中國擴大進口縮小貿易順差」的共識,並提出了「百日行動計劃」。與此同時,在政治體制、意識形態、人權等方面中國受到的詰難陡然減少。但一夜之間風向突變,互徵關稅以及未來可能更大規模的關稅報復使得兩國經貿關係急轉直下。
一、中美貿易戰無關大國崛起
不同研究者從大國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出發,認爲中美貿易戰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反覆和膠著將成爲常態。如果這些是事實,那就無法解釋之前的一團和氣。也有分析認爲川普反覆無常是導致中美兩國關係急轉直下的原因。需要強調的是,川普上臺之後,其內外政策都是堅定不移的。在對外政策方面,主要通過政治壓迫、經濟威脅利誘等手段,爲美國創造所謂公平的經濟發展環境。由於川普並非一個經濟學者,簡單直線思維就是誰對美國有貿易順差,誰就佔了美國便宜。實際上,從1980年代開始,川普就秉持此觀點且基本未變。他無意去了解所謂全球分工下美國企業獲得的鉅額收益,他也不能理解所謂美元霸權給美國帶來的鑄幣稅,他只知道美國的產業外遷使美國喪失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導致美國製造業的衰落。長期的商人生涯使得川普更像是一個政治上的野蠻人而非傳統的政客,一往直前是他施政的風格。這就不難解釋當他發現無法通過接觸達到目的時,就毫不猶豫採取貿易戰這種極端手段。實際上,美國關稅威脅已經涵蓋了幾乎所有的貿易對象,包括傳統的政治盟友歐盟、日本等。不過對於中國這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關稅措施表現的更爲猛烈。長期的商人思維使得川普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包括短期的經濟收益和國家安全,一位能和金正恩握手的人,意識形態的差異不在其考慮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