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上映之後,輿論普遍叫好,但也有觀點認爲,《藥神》的情節,簡單的把矛頭與情緒指向了國外藥商,指向了「西方專利」、指向了藥商、甚至醫療界,而忽略了新藥研發投入巨大,在專利保護之下才能收回成本。沒有專利制度,就沒有新藥,更多的人得不到救治。
這個批評當然是有道理的。不過這部影片並沒有這麼簡單。
電影的作用往往在於情感的喚起,這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輿論接棒,深度討論。從這個意義上看,輿論是電影藝術的最後一環。
您已閱讀6%(207字),剩餘94%(34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