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

在華跨國公司在政治敏感問題上讓步

跨國企業正被捲入相互矛盾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議程,由此面臨一種新的「地緣商業」風險,若應對不當將導致嚴重後果。

今年2月,德國汽車公司戴姆勒(Daimler)發現自己不得不在中國應對一場聲譽危機。該集團子公司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在其Instagram主賬戶上的貼文引用了達賴喇嘛(Dalai Lama)的言論。

貼文在推銷一款白色賓士汽車時寫道:「Look at situations form all angles,and you will become more open(大意是從不同角度審視境遇,你的視野會更加廣闊)。」中國政府把這位流亡中的西藏精神領袖視爲危險的分裂分子,Instagram上的這則貼文在中國社群媒體上招致批評,儘管這款照片分享應用在中國是遭到官方過濾的。戴姆勒迅速發佈道歉信,第一封道歉信被《人民日報》(The People's Daily)斥爲「誠意不足」,戴姆勒又發佈了第二封。

今年4月,中國民航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要求36家外國航空公司整改其網站上的標註,把臺灣列作中國的一部分、而不是國家,還威脅稱如果不照做,它們的業務可能會受到影響。

您已閱讀24%(472字),剩餘76%(14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