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戰如何量化分析?

趙洪巖、盛柳剛:如果說500億進口商品名單是中美兩國的牌面的話,量化研究可以一窺雙方底牌,只考慮出口損失,中方贏面更高。

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爭端在最近兩月中逐漸升級。四月初美國商務部發布「301」調查裁定中國侵犯智慧財產,擬對中國出口美國的HS8位海關產品代碼下1333種產品徵收25%的關稅。同日,中國採取「以牙還牙」的策略,宣佈對大豆、汽車、飛機等234種自美進口產品徵收等額關稅。近日,川普表示,將派財政部長梅努欽、貿易代表萊特海澤、首席經濟顧問柯德洛以及貿易顧問納瓦羅訪問北京,與中國就貿易問題進行磋商。談判在即,本文的目的是根據雙方的500億美元商品名單,用經濟學進口需求價格彈性方法和2017年兩國的雙邊貿易來估計雙方的出口損失。如果說500億進口商品名單是兩國的牌面的話,我們的量化研究可以一窺雙方的底牌,看看到底誰的關稅政策殺傷力大。

我們的量化研究得出三點結論。第一,即使中美貿易談判沒有達成協議,但如果貿易爭端不再升級,雙方的總體的出口損失可能是非常有限的。貿易戰也不會改善目前的中美貿易不平衡狀況。第二,雖然中國比美國出口絕對值受損略微高一些,但由於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是美國對中國出口額的兩倍多,所以美國相對受損即對中國的出口降幅更大。第三,兩國受損的行業差異非常大。美國受損相對集中,其農場主將是美中貿易戰最大的受害者。雖然中國的機械、電機設備和光學照相醫療精密儀器等行業是主要受損者,但由於美國301名單覆蓋的產品廣,單個產品的損失並不大,而且多是工業中間品,受損的不止中國,處於產業鏈上下游的其他國家也會分擔損失。同時由於在高階製造業裏外資企業比較多,它們受損比中資企業嚴重。總體而言,貿易戰打響的話,美國的痛感會更明顯。

在具體展開討論計算結果前,我們以美國針對中國的關稅爲例簡單描述一下估計方法。首先,我們將美國的「301」調查的預徵關稅的HS8位代碼下1333種產品名錄與中國出口美國的數據匹配起來。因爲中美雙方的產品只有在HS6位代碼下才能匹配,我們按照美國從中國進口的HS8位碼產品的權重計算HS6位碼產品的預徵關稅,然後將HS6位碼下的美國預徵關稅與中國的出口數據匹配起來,並利用美國各產品(HS6位碼)進口量對關稅的彈性計算對應的關稅上升導致的中國出口下降量。在假設中國出口離岸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得出相應產品出口額的變化。如果計算得出的產品出口額下降超過2017年的出口額,即當估計的出口下降超過100%時,我們假設高關稅實施後該產品中國對美出口額爲零。

您已閱讀25%(986字),剩餘75%(29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