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

我們靠什麼理解世界?數據還是體驗?

哈福德:「數字永遠不可能講述人生百態」。在統計學上,「硬邏輯」和個人印象在相互強化和糾正時,是最有效的。

瞭解中國的一種方式是看統計數據。自1990年以來,中國的人均實際收入成長了近10倍。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中國貧困人口減少了7.5億,佔全國人口的一半以上。在近年統計的一段爲期三年的時間裏,中國消耗的水泥超過了美國在整個20世紀消耗的水泥。

即使是在紙面上,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爆炸性經濟成長。但如果你親眼目睹的話,你就會有另一番體驗。

瞭解這些統計數據,並沒有讓我對廣東之旅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個南方省份一直處在中國經濟成長的最前沿。這次旅程從高樓林立的香港開始,接著踏上它在內地的雙生城市深圳。然後,在令紐約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都相形見絀的平安(Ping An)大廈的陰影下,搭上一列子彈頭高鐵橫穿全省。

您已閱讀18%(325字),剩餘82%(14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