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留學:中國家長爲何焦慮?

肖經棟:中國留學生源兩極分化,一種很優秀,一種則無法上高中被迫留學。家長對留學的期待仍有待更理性。

最近一年,我走訪了中國上百所國際學校/國際部。在接觸學校時,國際學校/國際部的負責人普遍感到頭痛的是,國際教育是個漫長和複雜的過程,需要家長的深度參與,但中國家長對留學是重申請結果,弱孩子成長,心態焦慮少平和,和學校容易產生矛盾和衝突。

不少學生對此也很是苦惱。一位就讀於美國名校的學生告訴我,高中三年,她跟自己父親一直處在「鬥爭」之中。這位父親無法理解女兒上了國際部後,學業爲何會如此繁重。因父親認爲就讀國際部應該是整天開心地玩,不像參加高考那樣需要不斷刷題。

仔細分析現在中國社會對留學的評論,會發現很多焦慮的問題其實是聚焦在留學的初衷到底是什麼?典型的問題是,花幾百萬元留學,回國後月薪幾千是否值得?如果站在要找到好的工作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性價比不太高。但如果從個人成長角度來看,那未必是這個結論。爲此,留學的初衷會直接關係到對留學的理解以及期望值等。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但往往會容易被忽視。

您已閱讀16%(399字),剩餘84%(20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