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央行新協同術?

吳金鐸:經濟成長啓動期與維持經濟成長期,央行任務大不相同;「郭+易」時代使命更多偏向金融開放,新班子仍需面對「魚和熊掌必須兼得的命題」。

2018年3月,中國央行迎來歷史上首位獲得海外博士學位的行長。易綱28歲獲伊利諾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後任教於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經濟系並在該校獲得終身教職。他在兩所大學——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和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任職共11年,之後進入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

從幾位海外央行行長的履歷來看,最初離開學校之後他(她)們均進入央行貨幣政策制定的關鍵機構——貨幣政策委員會。如珍妮特•葉倫曾於1994年至1997年,任職於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委員;易綱1997年至2002年,擔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副祕書長;班•柏南奇2002年8月開始作爲決策委員會的候選成員進入美聯準,並於2003 年11月被推選爲美聯準委員會正式委員,在正式進入美聯準之前,他還曾是費拉德爾菲亞聯邦儲備銀行(1987-1989年)、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1989-1990年)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1990-1991年、1994-1996年)的訪問學者,曾是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學術顧問小組的成員(1990-2002年)。

必經之路是成爲總統或領導人的顧問。葉倫1997年至1999年,任職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伯南克2005年6月開始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易綱2014年4月開始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印度前央行行長拉格拉邁.拉詹曾是美國財政部名譽經濟顧問和美國金融協會主席,他也是印度財政部 、世界銀行、美國聯準會和瑞典的議會委員會客座教授,2012年開始拉詹擔任印度總理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由於他(她)們在高校任職時間較長,因此也相對缺少了任職其它金融系統的經驗。本.伯南克和珍妮特.葉倫從高校出來之後一直在美聯準;易綱從高校出來之後一直在中國外匯管理局和央行工作。而拉格拉邁.拉詹曾任IMF首席經濟學家;馬里奧.德拉吉曾經是世界銀行執行行長。

您已閱讀12%(767字),剩餘88%(55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