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月的日內瓦沙龍展,3月的巴塞爾鐘錶珠寶展,對於鐘錶業內人士來說,恰似同一個展示的上下半場——日內瓦的上半場奢華而偏重買家個人,巴塞爾的下半場務實而針對銷售商。今年上半場以創歷史紀錄的35個參展品牌完美收官,有人甚至以空前絕後來形容。下半場還未揭幕就先宣佈參展商減少一半,未免有些氣餒。於是,改革鐘錶展的呼聲又開始高漲,但如何改呢?方案莫衷一是。
日內瓦與巴塞爾兩展合一,是一直以來人們討論最久的話題。回溯歷史,巴塞爾表展始於1917年,是真正的百年大展。只是到了1991年,出於對巴塞爾展格局的不滿,以卡地亞爲核心的歷峯集團諸品牌纔出走日內瓦,另開沙龍招待客戶與媒體,形成兩展並立的格局。如今的日內瓦有著江詩丹頓、朗格以及愛彼、愛馬仕領銜的諸多大牌,加上一系列身懷絕技的獨立製表人,奢華加個性的氣息舉世無雙。而巴塞爾則聚集了斯沃琪集團旗下寶璣、歐米茄直至天梭從頂端到中端品牌,另有百達翡麗、勞力士、香奈兒、LVMH集團以及衆多瑞士乃至日本精工、中國飛亞達之類品牌的支持,可謂真正代表全球製表業的最新潮流。近年來,在國際經濟持續動盪,人們消費意願普遍不強,網路讓資訊、物流與商業格局產生劇變的背景下,兩展合一以節約資源、保住傳統客戶的呼聲日高。不過兩展分裂已久,日內瓦奢華、巴塞爾專業的分野根深蒂固,驟然合併對於買賣雙方都會難以適應,所以合併的呼聲更多的只是表達對於展會組織的不滿,未必會有很多人真心希望能夠實現。
在現有雙展的格局下,一些品牌確實在醞釀著退出日內瓦或者巴塞爾。去向何方?某些有著時尚或者珠寶背景的品牌似乎參加巴黎、米蘭、紐約等地的時裝秀或其它專業展示更加自在一點,也更容易接觸到自己的核心買家。另外一些以依託高科技、汽車爲號召的品牌或許可以轉投美國拉斯維加斯的CES國際電子消費品展或者巴黎、日內瓦等地國際車展。在網路時代,自己獨立召開品牌新品發佈會也未必沒有很好的效果。這裏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的諸多展示中,鐘錶依然會是個小角色,失去了同行的互相支持,從心情到生意都不好的情況也是大機率的事情。這也就是每年私下裏抱怨雙展的聲音不絕於耳,但除了在雙展間遊走之外真正退出不來的很少見的原因。更有甚者,有人雖然只是正式參加日內瓦或巴塞爾一個展示,但同時還在另一個展示期間也公開跑到場外擺攤吆喝,兩邊不同的好處都想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