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主義

美國保護主義可能引發數字貿易戰

福魯哈爾:政府希望維護國家安全並參與管理戰略意義重大的行業是正確的。但保護主義不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

國家安全是美國保護主義的新幌子。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在這種虛僞的幌子下籤署了命令,對美國進口的鋼鐵和鋁徵收高額關稅。但金屬並不是保護主義最令人擔憂的新領域。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稱,實物商品與服務的貿易多年來一直持平,但過去10年商業和資訊的數字流動成長了45倍。真正該擔心的貿易戰並不在實體商品領域,而在技術領域,經濟民族主義者希望將技術圈護起來,以避免來自中國等國家的競爭威脅。

美國已經啓動了所謂的「301條款」(Section 301)調查。調查結果將於今年夏天公佈,很可能會給中國對美國數據及資訊產業的投資帶來更嚴苛的壁壘。這可能會將騰訊(Tencent)等企業拒之門外,或者導致美國對更廣泛的中國產品徵收新的關稅——甚至針對中國移民引入新的簽證規則。

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簡稱CFIUS)上週宣佈,他們已對新加坡晶片製造商博通(Broadcom)收購美國領先的半導體企業高通(Qualcomm)的交易展開審查。(美國總統川普已經封殺了博通敵意收購高通的交易,稱他這麼做是爲了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編者注)先前,德克薩斯州參議員約翰•科寧(John Cornyn)和加州衆議員鄧肯•杭特(Duncan Hunter)向CFIUS施加了壓力,聯邦選舉委員會(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的記錄顯示,他們兩人都收到了高通政治行動委員會超過15000美元的捐款。美國財長、CFIUS主席史蒂文•梅努欽(Steven Mnuchin)上週表示,美國「已做好充分準備」,如果這筆交易威脅到國家安全,將動用權力阻止。

您已閱讀39%(765字),剩餘61%(12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