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美國

川普關稅舉措沒有策略性可言

貝蒂:川普徵收關稅之舉不是爲構建人們對貿易的信心而作出的戰術性讓步,而是在對貿易體系發起全面進攻。

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總統擬議的對鋼材和鋁徵收關稅的舉措,可能有一些富有遠見的政治理由嗎?有沒有可能,無論這些舉措導致了怎樣的短期經濟損失,它們可能提高整個貿易體系的可信度,並增強美國人對這個體系的信心?顯而易見的答案是「不」,這也是正確答案。但是,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以往那些未造成災難性影響的類似舉措。

貿易防衛手段表面上的經濟理由通常是抵制外國出口商或外國政府的不公平行爲,或者幫助緩和突然大量湧入的進口產品對國內生產商的衝擊,從而防止市場紊亂。(而川普徵收關稅的理由是國家安全,這明顯是個幌子。)

然而,貿易防衛手段還有一個通常心照不宣的功能,就是作爲政治洩壓閥,給企業和勞動者留下一種印象:在緊急情況下,即使是有約束力的國際協議也可以打些折扣。這種主張認爲,這樣一來,貿易防衛就能夠進一步深化貿易體系的政治合法性,從而讓市場保持開放。

您已閱讀20%(379字),剩餘80%(149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