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推進改革思想,要麼推進改革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教授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時曾評價中國改革:經濟改革需要的是一種戰略性的、分輕重緩急和先後順序的方法。儘管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國內外學者對轉型中國的路徑已能清晰描述,然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轉型道路的選擇並非易事。世界上沒有經濟轉軌的專門理論,中國有關的經濟理論更是匱乏,中國經濟轉軌是一個在實踐中不斷試錯和糾錯的過程。周小川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的見證者,毫無疑問也是中國重大改革的參與者。「要麼推進改革思想,要麼推進改革」是周小川一生的寫照。「要麼推進改革思想」指的是他在學術上不斷探索中國轉型經濟理論,爲中國乃至世界轉軌經濟理論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他開創性提出「系統性體制改革」思想,並用系統工程方法論「分層控制」運用於中國改革實踐。「要麼推進改革」是指在實踐中他成功推進了經濟金融領域多方面的改革,爲中國改革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四十年中國市場經濟改革每一步都來之不易,改革的成果毫無疑問與這位超長待機的大國央行行長分不開。
全球央行行長按特徵可分爲四類:一類是專家學者型,如剛卸任的美聯準主席珍妮特.葉倫;前主席本.伯南克;號稱「超級馬里奧」的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均具有大學任職經歷或總統顧問經歷。第二類是官員型,如美聯準前主席保羅.沃爾克;歐央行第一任主席維姆.德伊森貝赫,曾在政府部門任行政要職;第三類是CEO型,如美聯準主席傑羅姆.鮑爾,曾任美國金融機構執行長。第四類是工程師型,如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世界央行行長的選拔標準都有章可循,如美聯準主席偏好有高校任職經歷以及總統顧問經歷;歐洲央行行長一般擁有財政部任職經歷;日本央行行長人選一般來自財務省或日本央行副行長出身;中國央行行長一般擁有豐富的金融系統工作經歷或地方政府任職經歷。除了金融系統豐富的履歷之外,周小川行長最大的特點是工科科班出身:他1975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化工學院,專業是儀表自動化;1981年機械科學研究院北京自動化研究所電腦應用與系統工程專業碩士畢業;1985年獲清華大學自動化繫系統工程專業工學博士學位,他的博士畢業論文題目是《國民經濟模型與經濟大系統的分解途徑》。正是這樣的教育背景,使得他的改革理念至始至終都貫徹著系統工程思維,實踐中也是務實的工程師作風。周小川在案牘勞作之餘,還孜孜不倦著書立作,目前他已公開發表中外學術著作三百餘篇,專著十餘部。作爲一名公認的技術型官員,周小川也是名副其實的經濟學家。確定周小川經濟學家角色的是1994《企業與銀行關係的重建》,該文獲得中國經濟學界最高榮譽——「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同年《走向開放型經濟》一書獲得「安子介國際貿易著作獎」。1997年憑藉《社會保障:經濟分析與體制建議》一文再度獲得該年「孫冶方經濟科學論文獎」。概括起來,周小川在中國改革理論與實踐探索中的貢獻可以歸納爲三個:系統性體制改革思想和系統控制宏觀調控方法論的開創者;漸進式改革的理論推崇者和實踐者;計劃經濟市場化改革的理論支撐是「帕累託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