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劉鶴訪美意義與中美經貿關係變局

盧鋒:川普主政元年中美經貿走勢大體平穩,然而美國政策總體朝鷹派轉向。研判形勢做出系統性應對將成爲重要課題,劉鶴急促訪美顯然負有特殊使命。

2月27日至3月3日,中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訪問美國。據報道,劉鶴主任會見了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科恩、貿易代表萊特海澤等財經高官,就中美經貿合作及其他重要問題舉行了磋商,同美工商界重要人士和知名專家學者分別進行座談交流,還會見了有關國際機構負責人。

過去十餘年,中美在培育發展新型大國關係過程中,已建立若干常規性對話交流機制,兩國財經高官互訪不足爲奇。然而這次劉鶴訪美時間節點引人注目:其時中共中央十九屆三中全會仍在進行,十九大後第一次政協人大兩會即將開幕。在中國國內政治生活最重要兩件大事進行之際,劉鶴急促訪美行程顯然負有某種特殊使命。

對應的背景形勢,顯然是川普總統就任後,美國對華經貿政策以至於整體方針經歷重要而深刻的調整轉變。川普主政元年中美經貿關係走勢在波折起伏中大體平穩,然而美國相關政策總體上朝強勢鷹派方向轉變,兩國經貿關係實際上暗流湧動張力不減。去年底以來美國政府一系列組合政策所傳遞資訊,顯示其對華經貿政策方針調整已大體完成佈局。

您已閱讀9%(451字),剩餘91%(477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