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行動》和平昌冬奧閉幕式上演出的《北京八分鐘》,表面上看起來屬於完全不同的類型、場景與調性:前者是警示外人不要侵犯中國公民和主權的軍事動作長片,後者是歡迎國際相約北京2022奧運的娛樂小品,然而兩者都肩負著「宣揚國威」的任務。這兩部藉着對「主旋律」不同形式的「變奏」,也用不同的方式啓示了我們:講當代中國的故事,「演」比「說」受用!
在春晚《同喜同樂》小品捱了不少國際白眼之後,原本不對《紅海行動》抱著多大希望,畢竟這是《戰狼2》後,另一個軍事動作主旋律作品,打著「厲害了,中國」旗號的大片通常讓人警覺:大多數中國國內觀衆對於教條訓話的容忍度遠遠超過大多數外國人。但是目前《紅海行動》雖然還未能吸引大量非華裔的西方人走進電影院,卻有不少影評人選擇「原諒」片中的宣傳意識。爲什麼?
而張藝謀執導的《北京八分鐘》在平昌冬奧會的閉幕式上驚豔亮相,以帶有前沿科技含量的當代感帶出美學上的傳統文化底蘊,獲得不少外媒(包括《時代雜誌》)以及社群媒體用戶的擊節讚賞!我個人認爲這是張藝謀個人舞臺秀的突破,顯然與他在2008年奧運以及近年舞臺和電影作品中的「人海戰術」有別。
您已閱讀8%(479字),剩餘92%(54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