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集團對社會的影響已受到從政界人士到消費者權益保護者、維權投資者以及它們自己的前僱員等各界人士的密切審視。現在,它們的一些大客戶正在嚴厲批評由谷歌(Google)和Facebook主導的數字廣告市場。全球最大的行銷支出者之一聯合利華(Unilever)威脅稱,如果數字平臺「製造分裂」、助長仇恨或未能保護兒童,就會將其廣告撤下。
這並不是聯合利華的首席行銷官基思•威德(Keith Weed)第一次批評被其稱爲「陰暗」的數字媒體世界。過去,他關注科技平臺在數據和衡量指標方面缺乏透明度的問題,敦促它們確保廣告被真人看到。他認爲,現在關鍵的問題是,鑑於對假新聞、選舉干預、網路噴子以及平臺未能管束那些宣揚恐怖主義或剝削兒童的內容的擔憂,消費者是否信任他們在網上看到的東西。
這些通常被視爲道德問題,需要以監管手段作出回應,例如德國出臺了對未能消除仇恨言論或假訊息的公司處以罰款的規定。但從廣告主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質量控制問題:數字平臺承諾廣告將出現在適當內容的旁邊,而事實證明它們無法確保始終做到這一點。
您已閱讀38%(453字),剩餘62%(7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