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國家與市場應共同推動創新

朱民:如果市場無法對新生創新企業給予足夠支持,亞洲經濟體應該效仿發達國家,由國家扶持技術創新和創造。

要讓數十億人脫離貧困,解決當今世介面臨的生存挑戰,創新和科技是關鍵。過去10年,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對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的大量投資和創新,正在爲更清潔的世界和最後的石油年代鋪路。人工智慧(AI)、大數據和機器人等科技創造和創新是持續成長的關鍵——世界需要更多創新。

過去15年,我們看到亞洲新興經濟體的技術創新顯著成長。以在美國獲批專利數量衡量,「亞洲奇蹟」對全球技術進步的貢獻現在已經超過了主要歐洲經濟體。中國在美國獲批專利數量從2000年的大約100項增加到2015年的逾8000項,超過英國和法國(2015年約爲6500項)。

這種技術創新進步對所有經濟體都有好處,不僅鼓勵創新和競爭,還促進成長和提高生活水準。換言之,新興亞洲不再適合外國直接投資流入和低生產成本的標準成長模式。亞洲正成爲一個充滿活力、創業與創新的地區。

您已閱讀23%(362字),剩餘77%(12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