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羣發展規劃》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初發布,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將重點打造成爲全球科技創新中心,以及全球先進位造業中心、國際金融航運和國際貿易中心。發展大灣區經濟已是世界經濟強國的「標配」,如世界知名的三大灣區經濟: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與東京灣區,均凸顯了美國和日本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力,而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也彰顯出中國經濟實力和國力逐步踏入「大而漸強」的階段。
在機遇的垂青和時間的加持下,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令外界有諸多的遐想和願景。然而,在一國、兩制、三種貨幣及四個主要城市支撐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制度上的阻隔無疑是需突破的主要難關,所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除了制度阻隔外,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建設過程中,還將面對以下四大挑戰。
其一,粵港澳大灣區較難「合衆統一」,協調工作不易。不僅在「一國兩制」下,廣東九個城市(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與香港、澳門兩個特區政府的協調工作由於制度、法律和文化的差別而面臨挑戰,即使是在廣東九個城市之間,也會因各自城市的利益問題而令行動難以協調。如果協調機制未能有效建立,各城市之間的人才、資金流、物流、資訊流等生產要素的跨市流動和對接將難以通暢,粵港澳大灣區要實現一體化發展談何容易?
您已閱讀13%(536字),剩餘87%(35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