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展的天橋從來也是慾望的展示,臺下萬人敬仰,像是垂手可得卻又是高不可攀。不過今天的時裝展早已不只是一種模式,比如,FFFRIDAY 2017的時裝展選擇在中環的遊戲機中心舉行,除了噱頭十足外,確實也把時裝從天橋拉下來,畢竟時裝也是流行文化,紮根於日常生活,而FFFRIDAY 帶來的更是一衆打入國際舞臺的香港設計品牌,最地道的遊戲機中心也不失爲一個有趣的展示場。
策動這次活動的Fashion Farm Foundation (FFF)於2012年成立,通過聯繫本地時裝設計師、業界人士及文化工作者,推動香港時裝發展。其實香港時裝比其他亞洲城市發展得更早,從六七十年代的製衣工業到八九十年代出現一批闖進國際的時裝設計師。大概是跟香港的流行文化一樣,2000年後,鄰近國家地區,像南韓、臺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發展一日千里,香港時裝則有點停滯不前。事實上香港的時裝設計師從來沒有停下來過,而且每年也有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還有從著名的倫敦中央聖馬丁設計學院畢業回港的年輕設計師加入時裝行業。香港的時裝在數年前開始發力,在香港立住陣腳後,更是走上國際時裝展,成功開拓海外市場。創立於2013年的Matter Matters ,進駐巴黎的Colette 和著名時裝電商yoox.com,銷售點遍及紐約、倫敦、東京等大城市。The World Is Your Oyster 雖然只成立了三年,亦已成功進駐香港時裝名店連卡佛。
當很多香港人忘記了香港時裝時,一羣年輕設計師已悄悄走向國際,Fashion Farm Foundation 可說是背後的幕後推手,每年挑選優秀的香港設計師參與世界各大城市的時裝週,他們創立的Fashion Guerilla,把香港時裝設計師帶到紐約、東京、巴黎等國際時裝焦點,走上天橋,好讓他們的名字曝光於國際媒體,同時更舉行Showroom ,直接把品牌介紹給各地時裝買手。FFF 強調這些品牌在設計上已經非常成熟,但由於是獨立品牌,在市場推廣或營運上需要多方專業意見,甚至實際的幫助。創意如何成功變成產業,的確需要產業鏈上不同專業人士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