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三板

新三板創新層距離創業板有多遠?

劉一楠 、歐陽輝:目前新三板「創新層與基礎層」 的分法不能涵蓋不同企業的異質性特徵,導致其中優秀企業沒有獲得相應流動性水準與估值水準。

新三板是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交易平臺,同時爲A股市場輸送優秀企業。2016年5月新三板將所有掛牌公司分爲創新層與基礎層,旨在對不同企業實施不同服務與管理。新三板能否發揮其自身的苗圃功能與土壤功能成爲提升新三板交易效率的關鍵。根據2017年中報數據,我們從企業規模、盈利能力、收益質量、流動性、估值水準等幾個維度對比新三板創新層企業與創業板企業,分析目前新三板創新層的發展現狀,並提出相關發展建議。

規模比較:新三板創新層平均規模低於創業板,但盈利排名前50位的企業規模大於創業板

截止到2017年9月8日,新三板共有11573家掛牌企業,其中創新層企業1381家,基礎層企業10192家。1381家創新層企業的資產均值爲6.59億元,淨資產均值爲2.78億元,均低於創業板企業(總資產均值爲28.32億元,淨資產爲17.49億元)。新三板創新層企業總資產與淨資產的中值水準也遠低於創業板企業,說明新三板創新層企業整體規模小於創業板企業。

您已閱讀12%(432字),剩餘88%(30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