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股轉公司公告,截至8月31日,共計11523家公司須披露2017年半年度報告,其中11444家已完成披露公司,這11441家企業上半年總共實現營業收入9828億元,同比成長20.69%;實現淨利潤558億元,同比成長23.45%。從業績來看,11441三板公司營收中位數爲3198萬元,淨利潤中位數爲157萬元,較去年同期營收2702萬元,淨利潤136萬元,都略有成長。成長率較主機板創業板並不遜色,只是資訊披露和業績的真實性有待提高。對此,股轉公司董事長謝庚在新三板做市三週年之際,發表了6000字的講話,強調新三板的改革目標,明確新三板將從量變走向質變,將健全基礎制度,提升核心功能,使優質企業願意來、留得住,使投資者願意進、敢於投,從而引導社會資本棄虛向實,實實在在服務創新創業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於是很多人對新三板充滿了期待,希望新三板進一步分層並引入大眾進入,讓新三板市場火爆起來。
但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持續低迷,讓新三板市場也格外冷清,畢竟脣亡齒寒,沒有更好的退出機制和循環推進的資本市場環境,股權投資的熱情自然大打折扣,但企業融資的衝動卻沒有絲毫的減弱。
近兩年,除了A股IPO大擴容外,新三板市場也呈現出了驚人的擴容速度。截至2017年7月31日,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與總市值分別爲11284家和4.87兆元人民幣,分別是市場初建時的32倍和88倍。進入8月份後,市場總市值已經超過了5兆元。新三板目前已成爲全球上市(掛牌)企業數量最多的證券交易場所。其中,中小微企業佔比達94%;行業覆蓋從初期的12個行業大類,發展至覆蓋全部89個行業大類。可以說新三板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這除了與國內大量中小微企業需要融資證券化外,還有與股轉系統的管理意志有關,其實他們在很早之前就訂了快速發展一萬家的目標,然後再規範發展。目前這個目標已經完成了,新三板市場需要規範和精細化發展,不需要再衝擊規模了,如果一個市場裏面充斥著大量垃圾或假貨,市場規模再大也很難提起人們的興趣,這也是A股和港股市場的悲哀,由於缺乏有效的退市機制,市場缺乏有效的優勝劣汰機制,市場信心和交投活躍度往往呈現大起大落之勢。就像人們進入一個百貨大樓,如果裏面的商品很少有假貨或次品,人們就敢於購物和願意來購物,反之則避之不及,證券市場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