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大視野
FT大視野:美國企業爲何成爲債市大買家?

坐擁大量現金的美國企業大舉投資於公司債,但各國央行退出刺激政策和川普承諾的稅改,也給這一做法帶來風險。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數年裏,美國8.6兆美元的公司債市場出現了一類新的買家。它們不是熱門的新對沖基金或者派克大街(Park Avenue)上傳統的資產管理公司。相反,它們是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和福特(Ford)等自己也發行債券的公司。

英國《金融時報》對各公司提交到美國證交會(SEC)的檔案進行分析後發現,合計起來,30家美國公司積累了價值逾1.2兆美元的現金、有價證券和投資。該數據讓美國一些最大資產管理公司持有的資產規模也相形見絀,並意味著蘋果之類的公司自己也成爲了投資管理人——蘋果持有逾1500億美元的公司債。

隨著現金儲備不斷增加,這些公司冒險進入了風險更高的金融領域,投資於公司債和證券化債務。一些公司成立了自己的交易部門,現在經營著數十億美元規模的貸款業務,通常聘請華爾街的金融家們打理這些業務。其他公司則將業務外包給成熟的資產管理公司。

您已閱讀13%(425字),剩餘87%(293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