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經濟學

世界銀行與IMF對主流經濟學政策處方的五大反思

王燕:國際發展機構都在反思前主流經濟學的主要政策和處方,中國經濟學界爲何不總結自己的經驗來引領這輪反思?

編者按:如果從2007年算起,金融危機已經爆發十週年。人類是否馴服了金融危機?世界經濟更穩定了麼?中國經濟又從中學習到什麼? 下一場金融危機又將爆發在何處?FT中文網近期組織《金融危機十週年》專題討論,編輯事宜,聯繫徐瑾[email protected]

自從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風暴以來,國際經濟學界就不斷對於作爲「前」主流經濟學的新自由主義及其政策處方進行反思。這些反思是極其有用的頭腦風暴新理念的萌芽。

不過,筆者發現,中國有些人對主流經濟學的反思往往會羣起批判,一見對政府發揮作用的建議就貼上「反對改革開放,復辟計劃經濟」標籤, 令人費解與擔憂。本人在世界銀行工作二十多年,一直跟蹤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反思和政策變化。如果世行和IMF等最重要的國際發展機構都在對前主流經濟學進行反思,改革其政策處方,中國是不按主流經濟學的思路進行改革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國家,我們爲什麼卻反對對主流經濟學進行反思?是學術上固守早先學到的理論而「不化」,還是不瞭解國際上已經在反思主流經濟學?

您已閱讀17%(457字),剩餘83%(21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