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刀邊緣

一部晚清禁書的價值(三)

老愚:失去了原初意義的字,在宣傳腔調、官場語言、粗鄙社會話語持續的合力碾壓下,蛻變爲滑稽可笑的語義符號。

語言乃文化之根,亦是生命之淵藪。

對許多中國人而言,他們發矇及求學時期,唯一接觸到的識字工具書就是《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那是一束強光,照亮了他們混沌初開的心智。由國家統一編制的語文課本及指令閱讀體系,依照官方欽定字典的釋義,將被意識形態塑型的語義系統,不容分說地植入他們的大腦。他們就這樣開始了對漢字世界的進入與探索,他們對自身及宇宙的認知,因爲被如此規定好了,也就註定了其所能到達的高度和深度。對許多人而言,終其一生,都將陷在給定的語義泥沼裏悲哀地蠕動。

毋庸置疑,對字的定義,一直作爲國家意識形態戰略的核心部分,而不容他人染指。因爲缺乏民間學人的參與,已有的語義系統自然無從校正,漢字就這樣被徹底固化了。失去了原初意義的字,在宣傳腔調、官場語言、粗鄙社會話語持續的合力碾壓下,蛻變爲浮誇自大、滑稽可笑、僵化無趣的語義符號。在這樣的情勢下,自以爲認識漢字的人,已難以體察在原有正體字系統裏漢字的真義。

您已閱讀8%(404字),剩餘92%(468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