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鴻海

鴻海投資美國的錯覺與直覺

林柏:一系列訊息讓人有種鴻海已經完成美國投資的感覺,然而鴻海規劃中的投資方案,似乎沒有想像中這麼簡單。

在鴻海6月股東會過後,當外界還在猜測兩趟進出白宮的鴻海總裁郭臺銘將怎樣進行美國投資計劃,大陸輿論也開始釋出「別讓富士康跑了」的說法時,2017年7月底郭臺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動作,不僅與美國總統川普共同在白宮內召開宣佈將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的記者會,隨後又與威斯康辛州州長沃克(Scott Walker)簽訂投資意向書(MOU),接著更宣佈與洛克威爾自動化(Rockwell Automation)合作等。

幾陣響雷過後,打矇了許多人,讓人有種鴻海已經完成美國投資的感覺。但,這是直覺,還是錯覺?

隨著時間的過去,不論是廣義的赴美投資,還是選訂威斯康辛州建廠,這些規劃中的投資方案,似乎沒有想像中這麼簡單。

您已閱讀7%(302字),剩餘93%(40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