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Abenomics)一詞和「酷不列顛」(Cool Britannia)、「歷史終結」以及「金磚國家」(Brics)一起「壓箱底」的日子,將不會太遙遠:這些都曾經是令人興奮、代表時代風尚的時髦「單品」,但現在卻因過於陳舊而沒法穿出門。
「安倍經濟學」面臨這樣的命運很可能不冤——「安倍經濟學」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的經濟復興項目,該項目如今已經氣若游絲。但在倒下之前,它至少已經促使日本企業思維發生了具有決定意義的轉變,並推動了新一代着眼於海外的收購者的誕生。
「安倍經濟學」提出已有5年時間。日本這輪逾3500億美元的創紀錄海外收購也有5年時間了——摩根大通(JPMorgan)銀行家們表示,這是日本的海外收購首次達到「意義重大」的數額。Mergermarket的數據顯示,日本在2017年上半年進行的145筆海外併購,只比2015年創下的紀錄少幾筆,並且從事併購業務的銀行業人士已經在暗示,今年晚些時候在保險、製藥和化學行業會有多筆重大交易。去年海外併購交易佔到日本所有併購活動價值的70%。按價值計算,日本去年完成的海外併購交易(價值約1000億美元,據Dealogic數據),是其整個上世紀80年代完成的海外併購交易的近三倍——日本在那十年以「買下全世界」而聞名。通膨只是部分原因,真正改變的是抱負的大小。
您已閱讀33%(562字),剩餘67%(11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