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瘋狂的螺紋鋼將會何去何從?

李蓓:當前以鋼鐵爲代表的供給側改革,長期將提高中國相關產業的平均成本,損害國際競爭力,或將使整個行業陷入長期熊市和長期困境。

最近,上海期貨交易所的螺紋鋼期貨成爲全球資本市場的焦點。一方面因爲螺紋鋼期貨合約的持倉創下歷史最高水準;另一方面,現貨螺紋鋼的利潤達到在1000/噸以上,毛利率達到了30%,過去十多年最高的水準。這對於初級製造業來說,是一個極其誇張的水準。歷史最高的持倉體現市場對此存在極大的分歧:懷疑的一方相信經濟的常識和市場的力量,看多的一方相信政府供給側改革的決心和手段。

這令筆者想起了十年前的原油和焦煤。2008年5月,全球金融危機前夜,美國的金融系統的問題已經發酵到相當的程度,大動盪正在逼近。而即便只從週期性的角度,無論中國還是美國,經濟的領先指標已經下滑半年,經濟後續都下滑不可避免。這樣的背景下,原油價格漲至歷史最高水準150美金/桶。同期,鍊鋼的原料之一,焦煤的現貨價在2008年7月也達到歷史最高,超過了2000人民幣/噸,供給極度緊張。當時我在寶鋼參加機構投資人座談會,寶鋼股份管理層告訴大家,爲了能夠保證焦煤供應不影響生產,他們放棄了傳統的鐵路運輸,直接派出重卡車隊到煤礦坑口搶煤,出來一車搶走一車。原油和焦煤的當時故事是類似的:供給側!需求正常的背景下,供給受到抑制。石油受到區域性戰爭,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干擾,而焦煤則是行政性的人爲的抑制供給。當時山西開始進行轟轟烈烈的煤炭資源整合,持續關停大量小煤礦。從08年初到09年初,山西省煤炭產量的絕對值持續下行,單月產量下降超過30%,山西佔全國的份額也從25%左右下降到20%以下。

現在螺紋鋼的情況跟當時是很相似。中國經濟自2009年起連續8年持續加槓桿之後,在過去的半年多,伴隨著利率的大幅上升,以及利率結構上深度的期限倒掛和資產負債倒掛,金融系統的資產負債表增速首次出現明顯的下降。對於每一個深刻理解銀行和金融本質的人來說,這意味著什麼是不言而喻的。未來的1-2年,中國的金融系統顯然將面臨不小的挑戰和調整。即便只從週期性的角度而言,中國經濟的若干領先指標也已經拐頭。但是,供給側的一次又一次衝擊著市場。去年先是各省分配指標,淘汰鋼鐵產能(包括部分在產產能);然後去年年底開始全面取締關停中頻爐(地條鋼);然後今年5月的一帶一路峯會期間,北方大量鋼鐵產能停產限產保證空氣質量;然後,環保部聯合北方若干省市下發檔案,提出要求今年冬季取暖季北方几省市鋼鐵停產一半。

您已閱讀32%(962字),剩餘68%(20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