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

碳邊境調節稅不具備可行性

貝蒂:碳邊境調節稅是不錯的主意,但技術上的複雜性意味著其他方案更好,比如爲汽車等商品制定國際低碳標準。

不久前當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宣佈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時,其他國家政府明智地認定,此舉既破壞不了全球推動減少碳排放量的努力,也不會讓美國因此獲得競爭性優勢。

各國政府的想法立即轉向碳邊境調節稅——制定統一的國際碳稅標準,對那些在本國沒有徵收碳稅的國家的出口商品施加懲罰。正如最好的氣候變化政策一樣,這是個絕妙的想法——調整價格並允許自由市場做出應對,而不是試圖進行一系列複雜的直接干預。

然而,像很多好點子一樣,現實遠比想像複雜。由於計算極爲困難,需要詳細的數據,還可能遭遇法律障礙,因此遺憾的是,更零散的策略可能帶來更好的回報。

您已閱讀19%(276字),剩餘81%(117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