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氣候變化

中國接掌氣候變化領導權就能解決國際合作困境嗎?

王軍:巴黎協定本質上是一種「自我執行」的合作,成敗取決於各方自覺自願,始終會受到「搭便車」問題困擾。

近日,美國川普政府宣佈退出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達成的「巴黎協定」。一時間,世界各國反對聲連成一片,法國和德國當即表示遺憾,就連美國的傳統盟友英國也深感失望,這些國家在表達不滿的同時,還誓言將繼續履行「巴黎協定」。至於美國國內,更是招致衆多批評,不僅引發了民衆抗議、示威,就連美國一些重要州的州長和市長也馬上出來撇清與川普政府的關係,聲稱自己所在的州和市會繼續恪守「巴黎協定」。

國際媒體也表達了同樣的心聲,如《紐約時報》一篇評論稱,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是「魯莽和愚蠢的決定」,因爲它「削弱了我們克服全球變暖的機會,也削弱了我們的文明自身。」

在川普政府宣佈退出「巴黎協定」以後,有國際輿論呼籲中國承擔起應對氣候變化的領導責任,挑起大梁,填補美國留下的真空。如美國能源部長就表示,歡迎中國接掌「氣候問題領導權」。那麼,中國應該如何看待眼前的形勢呢?

您已閱讀15%(373字),剩餘85%(21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天則橫議

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向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提供。「天則」語出《詩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引自《易經》「文言」,「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意爲「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規則」。「橫議」源自《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意爲知識分子縱論時政。本專欄由天則經濟研究所研究人員輪流撰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