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英國

過去40年英國商業復興的教益

斯卡平克:英國是如何從一片衰敗發展爲欣欣向榮的?我可以列出三大因素,其中一項可能斷送在保守黨政府手裏。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活在英國的人是被人同情的,特別是被那些逃往海外的英國人。當時的英國仍然有吸引人的地方。劇院欣欣向榮,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的一些節目出類拔萃,報紙所展示的世界觀是你在其他很多國家看不到的。

但衰敗的景象隨處可見。公共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勞資關係惡劣。罷工成了家常便飯:鐵路、醫院和汽車製造廠(生產的汽車以不可靠出名)常常爆發罷工。

30年前,在我作爲一名管理學作者加入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後不久,已故的彼得•馬丁(Peter Martin)——英國《金融時報》最偉大的記者之一——告訴我,英國沒有世人認可或尊重的管理文化。

您已閱讀17%(290字),剩餘83%(14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