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國際關係

美國地緣戰略大師布熱津斯基去世

在布熱津斯基擔任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期間,美國實現了與中國關係的正常化、並在這一過程中切斷了與臺灣的聯繫。

如果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的職責模板是在上世紀70年代寫就的,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和茲比格涅夫•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兩人或許就是這一模板的樣板。兩人都出生在歐洲中部,都有出類拔萃的學術資質、無懈可擊的政治人脈,都在全球局勢問題上著述頗豐。此外,他們都曾擔當橢圓形辦公室(Oval office)主人的得力助手,得以將他們在文字中宣揚的理念付諸實踐。

剛剛去世、享年89歲的布熱津斯基,生前遠非另一個季辛吉(季辛吉是他的前任),但他在白宮取得的成績可以說不輸季辛吉。在他擔任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期間,美國實現了與中國關係的正常化、並在這一過程中切斷了與臺灣的聯繫,還與蘇聯簽署了《第二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條約》(Salt II),撮合埃及和以色列共同簽署了《大衛營協議》(Camp David Accords),並達成《巴拿馬運河條約》(Torrijos–Carter Treaties)、放棄了對巴拿馬運河的控制。在每一個決定中,布熱津斯基都是有影響力的參與者。

而從失敗的一面來說,伊朗的霍梅尼(Khomeini)革命令美國措手不及。美國允許被廢黜的伊朗沙阿(伊朗君主)在美國避難,最終引發了伊朗人質危機,這是導致1980年卡特競選失敗的一個因素。美國在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幫助武裝阿富汗聖戰者組織(Mujahideen),布熱津斯基也是這件事的重要促成者(當時,布熱津斯基爲了表明自己的觀點,曾在開伯爾山口(Khyber Pass)拍下一張囂張的照片,照片中他將一枝步槍對準邊境線那邊)。然而20年後,這一政策卻反過來給美國帶來揮之不去的噩夢。

您已閱讀31%(717字),剩餘69%(160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