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個月能連續31天在外面喫飯且無酒不歡的葡萄酒銷售,開瓶費自然是經常會遇到的一個問題,也是酒酣飯足時酒友的熱門議題。經常聽到不少與餐廳因爲開瓶費鬥智鬥勇的故事,和某些餐廳因爲開瓶費做出的奇葩決定。讀者不妨開一瓶酒,我們一起聊一聊開瓶費那些事兒。
在北京、上海和香港三地往返,對各地餐飲業水準的差距深有感觸。差距不僅是因爲行業發展和消費水準,也是當地文化影響的結果,開瓶費便是其中的一個透視點。
香港餐飲業是三地中最成熟的,從米其林三星到街坊小店都有著自己的規矩,也會提供與所收費用相匹配的服務。而規矩中也透著濃濃的人情味,在這裏老熟人比運通黑卡更好使,對餐廳的忠誠得到的是餐廳的熱情服務。北京的消費者很強勢,除了少數負隅頑抗者,大部分北京的餐廳都不收開瓶費。當然,侍酒師的服務水準和餐廳提供的飲酒器具的品質,相對也是三地中平均水準最差的。上海的餐廳基本上沒有不收開瓶費的,哪怕是給客人提供厚厚玻璃杯或者沒有開瓶器的路邊小飯店,也可能收個20塊或者50塊。總的來講,上海要比北京好很多,費用勉強合理,但性價比卻不如香港,意外偶有發生。
您已閱讀19%(466字),剩餘81%(19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