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幾篇迷你係列文章的第一部分,我調查了現今機器人、自動化以及其他提高生產率的技術是如何影響經濟核心產業以及一些更奇特的科幻小說例子。在第二部分,我考察了「梭羅悖論」(Solow paradox)——令人喘不過氣的創新與停滯不前的勞動生產率的奇怪組合(不過當你意識到並沒有那麼多體現新技術的投資時,這就沒那麼奇怪了)。
現在,我們把重點放在這帶來的最大的政治影響上。誰偷走了工作——是機器人還是外國人?或者不那麼帶有傾向性地來看,富裕國家製造業就業數量不斷下滑,是由貿易自由化或自動化和其他提高生產率的技術變革造成的嗎?
我們主要討論製造業就業。美國的特殊之處在於,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總體就業率(所有工作都算在一起)一直下滑,並且下滑時間長於男性就業率下滑的時間。正如傑森•福爾曼(Jason Furman)及其同事記錄的大量文檔所表明的那樣,美國正面臨著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的嚴重版——製造業崗位不僅消失了,而且沒有得到任何替代。
您已閱讀22%(415字),剩餘78%(148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