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上海驚情」十年回顧

奧瑟茲:發現泡沫可能值得付出努力,但試圖把握市場變化時點——即使是在極端情況下——可能不值得大費周章。

10年前的那一天,歐洲和美國的交易員醒來聽說了上海股市暴跌的新聞。之後事情變得很有意思。我那天的「短線觀點」(Short View)是這樣開頭的:

2007年這股意想之中的避險浪潮最終何時襲來?其時間點可以被精確推斷。紐約週二(2007年2月27日)下午2:57,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處在12346.33點,比開盤時——這一天交易員受到了隔夜中國股指暴跌9%的驚嚇——低2%左右。到3:02,該指數跌至12089.02點——下跌逾540點,當天成了史上最糟糕的交易日之一。

這是那天的短線觀點:

您已閱讀10%(274字),剩餘90%(25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奧瑟茲

約翰•奧瑟茲(John Authers)是英國《金融時報》的Lex主編,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專家之一。他於1990年加入FT,曾經擔任美國市場編輯、美國銀行記者和墨西哥分社社長。奧瑟茲畢業於牛津大學,並且擁有哥倫比亞大學的MBA學位。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