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

「假通膨」與「真加息」:2011昨日重現?

程實:全球政策基調不會因「假通膨」全面收縮,「真加息」或比2011年明顯弱化,因此對今年資本市場表現謹慎樂觀。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2017年以來,關於通膨與加息的真假之辯塵囂漸起。

春節之後,中國央行調升貨幣市場利率,美聯準主席葉倫則在2月15日國會聽證時意外發出鷹派聲音,表示「等待太久可能要求隨後迅猛加息」;2月14日,中國統計局公佈的1月通膨數據和社融數據大超預期,2.5%的CPI同比增幅創近37個月新高;而先前公佈的美國2016年12月2.1%的CPI同比增幅也創近31個月新高。在習慣了低成長和低利率之後,市場對突然而至的變化充滿疑慮,通膨與加息是真是假引發廣泛討論。

從歷史中尋找答案,我們發現,當前局勢與2011年十分相似:彼時,全球經歷了一輪短期通膨的衝擊,2011年9月,美國、歐洲和中國CPI同比增幅一度達到3.8%、3%和6.1%;衝擊之下,歐洲央行2011年兩次加息,中國央行則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連續加息五次。

您已閱讀16%(377字),剩餘84%(205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