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普丁模式」會盛行嗎?

克拉克:從泰國到埃及,不難看出普丁模式對新興國家掌權者的吸引力,但這種模式的侷限性遲早會暴露出來。

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將會把2016年視爲奇蹟迭出的一年。得益於一輪不尋常的好運氣,在12個月前尚由於西方制裁的影響而陷於孤立、面臨巨大壓力的俄羅斯總統,成功實現了該國國際運勢的轉向。英國退歐、難民危機以及右翼民粹主義異軍突起,令歐洲孱弱無力,削弱了歐洲維持共同的對俄強硬立場的決心。普丁爲支持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而進行的軍事幹預,讓他的這位盟友在敘利亞內戰中勝利在望。最棒的是,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將帶著修復美俄關係的承諾入主白宮,還將按照克里姆林宮的條件這麼做。在各個方面,時勢的潮流似乎都朝著有利於普丁的一邊滾滾湧來。

上月,當普丁在亞太峯會上會晤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戈•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時,這種新的情緒袒露無遺。杜特蒂利用那個場合抱怨西方「恃強凌弱」,並公開宣佈他希望加入由俄中主導的「新秩序」。考慮到菲律賓自冷戰之初以來一直是美國在亞洲的盟國體系的支柱,該國領導人作出這樣的表態顯然說明某種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正在發生。普丁正在成功地延伸俄羅斯的外交影響力,超越由世界上激進和反美政權組成的傳統羣體。

這種吸引力的來源不難理解。普丁開創的政府風格符合許多新興國家權力精英的需求和利益。他展示瞭如何操縱政治和媒體,以便在確保政府對權力永久壟斷的同時,維持一層選舉競爭和正常憲政活動的表象。更重要的是,他通過堅稱每個國家都有權決定自己的道路,爲拒絕成熟的民主原則提供了理由。普丁把這種後現代威權主義和強硬民族主義的混合體稱爲「主權民主」。

您已閱讀27%(669字),剩餘73%(17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