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2016年12月13日,非合作博弈理論的大師托馬斯•謝林與世長辭,享年94歲。這是繼科斯、諾斯之後,第三位世界頂級大師散手人寰,爲全球經濟學界的又一重大損失。
相對耳熟能詳的科斯、諾斯,國人對謝林可能稍感陌生,在大師仙逝之後的48小時內,述及其思想和著作的文章並不多,但實際上他在學界的影響並不亞於前兩位大師。記得2005年謝林與奧曼獲得諾貝兒經濟學獎時,國內學者驚訝地發現,謝林的部分研究與孫子兵法和毛澤東選集的某些論述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至有人曾大膽推測,謝林曾鑽研過中國孫子兵法和毛選。當然,謝林本人並未直接交代過其靈感來自何方,但可以肯定的是,國內有如發現新大陸的那種「驚訝」,其實混淆了描述性與洞察力兩個問題。
謝林的研究領域並非偏門,相反,他的研究非常具有現實指導意義,更接近真實的世界,而非建構的世界。博弈論被看作是現代經濟學中的皇冠,它搭建起微觀與宏觀經濟學的橋樑,並將日益數學工具化的經濟學從枯燥、冰冷的數字中拉出來,變得活靈活現、有血有肉。
您已閱讀20%(431字),剩餘80%(16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