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柏林襲擊事件的目的是製造恐懼、憤怒和絕望,那麼它的目標選得非常好。週一針對德國一處聖誕市場的襲擊發生在首都柏林的中心,發生在基督教和平季慶祝活動期間,而且就發生在威廉皇帝紀念教堂(Gedächtniskirche)附近——這個教堂是德國在戰後重生爲一個自由民主共和國的標誌。碾過市場的卡車造成12人死亡、數十人受傷。人員傷亡已足夠糟糕,不過當代德國人理應引以爲傲的價值觀也遭受了重創。
如果說恐怖分子是有策略的、而不是僅僅受到憤怒和嗜血的支配,那麼他們的目的就是挑起一種反應,讓他們的攻擊目標看上去成了被壓迫者(或擺出被壓迫姿態者)的敵人。這令德國、歐洲以及西方世介面臨艱難抉擇。對無辜者的謀殺激起了強烈的情緒,但報復性回應正中恐怖分子下懷。柏林襲擊事件發生當天,瑞士和土耳其也遭到襲擊,而且一天前約旦也發生了一起襲擊事件,這一現實將放大上述效果。同時,不作爲也是危險的,而且在政治上也是不可行的。
明年將面臨選舉的德國總理安格拉•梅克爾(Angela Merkel),現在已因她去年接收逾100萬難民(包括許多來自敘利亞的難民)的決定而感受到來自右翼陣營的壓力。立場保守的基督教社會聯盟(Christian Social Union)的一名領導人強烈呼籲,如果這名可能仍然在逃的襲擊者是一名尋求避難者,則應「對如何實行我們的難民政策進行根本反思」。極右翼政黨德國新選擇黨(Alternative for Germany)的一位領導人更進了一步,他在Twitter上說:「這些人都是默克爾害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