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意漸涼的地中海濱城市阿爾及爾,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於9月28日出人意料地達成了一項限產協議,決定將石油日產量從當前的3340萬桶減至3250萬到3300萬桶,來平衡市場供求,拯救處於泥潭中的國際油價。OPEC表示將成立一個技術委員會,來確定各成員國的產量配額,具體結果將在11月份的維也納會議上公佈。待這一限產目標實現後,OPEC還將尋求非OPEC產油國的支持,來共同支撐油價。
兩年前,以沙烏地爲首的OPEC成員國面對國際油價暴跌仍拒絕減產,進而導致國際油價斷崖式跌落。2014年11月至今的OPEC會議一直被各種花言巧語和勾心鬥角所充斥,因而此次會議召開前並不被人看好,沒想到結果卻來了一個大逆轉。儘管有許多評論低估此次會議的影響,但市場短期反應還是異常迅速,國際油價連續數日上漲,已越過50美元大關。
與許多持「然並卵」觀點的看法不同,我認爲這是OPEC從消極轉向積極、從放任轉向有爲的一個標誌,說明他們的思路和策略已經從保份額爲主轉向了穩定價格爲主。而其中的關鍵,在於「帶頭大哥」沙烏地的態度轉變。《石油經濟學家》專欄作家德里克•鮑爾斯就表示,從會前的情況來看,沙烏地對於達成協議的意願是很強烈的,這是和4月份杜哈會議最大的不同。
您已閱讀20%(519字),剩餘80%(21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