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刀邊緣

在深秋的大地上造句

老愚:死亡並不會因爲你的迴避而放慢腳步,與其在忙忙碌碌的躲避中死去,不如仔細生活,從容告別人世。

【冒犯】當下中國人際相處的潛規則,在公共場合表現爲,大家懶得說話,儘量靠下意識應對:比如,在人行道上,若要穿過擋在前面的人牆,禮貌的會假裝咳嗽一聲,給別人一間反應時間,強悍的則直接用身體開路,被撞的只是聳動一下身體,不會有什麼言語反應;在非小區非單位電梯間,某一層到了,裏面的大多不會請外面的人讓道,而是劃拉開他人的身體,將自己發射出去;在巴士、地鐵、高鐵、飛機等運輸工具上,坐在裏邊座位的,若要進去,一般不會跟外面座位上的人打招呼,抬腳就跨過去,出去亦如此,輕巧地邁過鄰座的身體即可……無性別之分,也無老幼之別,不願以禮相待,貪圖省事便捷,終於落到了這般地步。實質是,彼此互不當人。粗魯,蠻橫,冷漠,在越來越廣大的公共空間內,人們已經形成了以此規則互相對待的高度默契。他們不以爲這是相互冒犯:冒犯者不會有任何愧疚,被冒犯者也不會有多大不適,更遑論抗議。喪失了人類基本禮儀的公共空間,充滿了此類野蠻的自由碰撞。敏感如我者,你就安靜地做個宅人吧。

【詩經現場】這是流沙河先生最新出版的一本書的名字,是他解讀《詩經》的心得。所謂「現場」,指的是產生詩歌的情境,自稱一生都在讀《詩經》的老先生認爲,先民的每一首詩都有現實場景,絕非現代詩人的無病呻吟。基於此,他從《詩經》裏選了八十一首最有故事的詩篇,講述其原初情形,並加以註釋。此書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於,全書以正體字排印,因爲作者認爲簡化字閹割了中華文化,無法講明白古人的思想與情感。

【怕死】中國人在一起極少談及死亡的話題,哪怕是很親密的人。即使觸及此話題,人們似乎也常常無話可說。上年紀的人,時時因它的壓迫而焦慮,卻迴避談論這個重要的人生主題。死亡並不會因爲你的迴避而放慢腳步,與其在忙忙碌碌的躲避中死去,不如仔細生活,從容告別人世。什麼樣的人會怕死呢?心理學家厄文亞隆的答案是:「沒有充分活過的人最怕死。」生物體意義上的活過,是人皆能做到;充分活過,卻是極少數人才有的幸運。充分活過,其實就是自我實現的另一種說法。中國人一直在準備活好,他們放棄當下而寄希望於不可知的未來,因而善於從殘酷的現實裏抽身而出,做成擁有「精神勝利法」的阿Q。微茫的未來安慰著他們孱弱的心,怕死而無正義感的烏合之衆是最好統治的,這正是荒謬、殘暴的統治者最可放心的一羣。

您已閱讀74%(945字),剩餘26%(3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