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剃刀邊緣

白露後的造句

老愚:我喜歡讀書,但並不欣賞沉溺於書的海洋之中的人,因爲書讓他們成爲愚蠢的傢伙,沉溺於自己的天真裏難以自拔。

【讀書】「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這條路最窮的人也能走/不必爲通行稅傷神/這是何等節儉的車——/承載著人的靈魂。」

美國詩人狄金森的詩句,賦予書籍以如此崇高的地位。對生活在思想禁錮、物質匱乏年代的人來說,她說出了某種真理。在我的少年時代,若能得到一本書,那怕是一本殘缺不全的小說,也是很幸福的事情了。我時常爲得到一件印有漢字的東西而欣喜,可能是商品包裝,也可能是半張包鞋的舊報紙,有時甚至是一張漂亮的糖果紙。

因爲相信寫在紙上的東西——那個時代的出版物,充滿荒誕不經的玩意兒,從中所汲取的往往是狂躁與虛妄,因此喪失了從生活中獲得真理的本能。當父母的告誡與書上的道理不合時,我下意識地更相信後者。當思想覺醒之後,我纔敢對那些擺在圖書館顯赫位置的革命著作——熠熠發光的真理之書,投去鄙夷的目光。

您已閱讀26%(373字),剩餘74%(106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剃刀邊緣

老愚,男,陝西扶風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社會觀察家,出版人,散文作家。著有《在和風中假寐》《暮色四合》等。因《「紅二代」的意志》《「紅色重慶」的價值》《重慶紅色頻道發出的信號》 等系列文章,而獲得2011年度亞洲出版人協會評論大獎。公號名爲「老愚的自留地」。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