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

FT社評:無人駕駛汽車的未來掌握在人類手中

汽車製造商應提供更透明的資訊。監管者應要求製造商重點談論駕駛輔助系統,並劃清製造商與司機之間的責任界線。

本週Uber(Uber)在匹茲堡推出的計程車「無人駕駛車隊」,標誌着公衆可以首次體驗無人駕駛汽車。儘管這些並非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司機可以干預,但是它們確實可以自己駕駛。無人駕駛出租車試運營,可能是無人駕駛汽車在美國道路上行駛常規化的第一步。

在某種意義上,對於美國的司機而言,半自動駕駛汽車算不上什麼新鮮事。特斯拉(Tesla)等製造商一直在設計讓司機駕駛時更容易冷靜下來的小發明。今年涉及一輛特斯拉「輔助駕駛」車輛的致命事故,提醒了人們機器駕駛的固有安全風險。其中一個風險是,車輛行駛時賴以判斷自身位置的攝影機並不總是萬無一失。另一個風險是司機會產生錯誤的安全感,由於司機認爲車輛可以在無需人爲干涉的情況下自動駕駛,所以他們的注意力會降低。

在缺少明確的安全規則的情況下,無人駕駛汽車提出了亟需解決的問題。在即使車輛可以自動駕駛、但是否應該允許司機完全放手的問題上,汽車製造商仍存在分歧。

您已閱讀37%(392字),剩餘63%(6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