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

爲什麼華人社會少有恐怖襲擊?

丁學良:華人社會在防堵恐襲方面能夠達到極爲可觀的成效,一是由於官僚統治,二是由於理性主義的文化根基。

這個年頭,許多人每天早晨一打開電視或媒體網站,總是帶著既擔心又渴望瞭解的矛盾心態,急切地收視或掃描頭條、二條新聞,看看是不是啥地方又發生恐怖主義襲擊了,特別是親人目前所在的遙遠地方,或自己曾經呆過一段時間的地方,或馬上要去訪問的地方。這種矛盾心態頗類似於小時候聽大人講惡鬼的故事,又怕聽恐怖細節,又禁不住想聽個明白。

華人社會的奇特型態

在環顧全球恐怖活動此起彼伏的這些歲月裏,筆者不能不反覆注意到一個奇特的型態(peculiar pattern):相對而言,五個華人社會是處於當今世界上恐怖主義襲擊事件最少或次少的檔次。而這五個華人社會的政治體制、法律架構、經濟水準、人口和領土規模、宗教政策、民族關係管理、周邊穆斯林鄰國或社羣的分佈,都有顯著的差異。因此,它們都能夠在預防和堵住恐怖主義襲擊方面做到最佳或接近於最佳,背後必定有一些共同的或至少是相近的因素在起作用。

您已閱讀11%(382字),剩餘89%(32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