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義

對抗恐怖主義需培育社會韌性

施瓦策爾:西方社會的最大優勢在於其開放和多樣化,但在面對宗教極端主義帶來的暴力時,這些優勢成了薄弱點。

在近來遭受過恐怖襲擊的布魯塞爾、尼斯等地,生活還在繼續。公民的「韌性」看起來相當不錯。但恐懼並未散去,它瀰漫在巴黎、倫敦的地鐵,駐足於陽光明媚的露天咖啡屋。我的朋友們正在重新考慮要不要去參加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

直到最近,生活在歐盟(EU)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怎麼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如今,恐怖主義正在挑戰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知道,各種形式的暴力將成爲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的一部分。

幾個月時間裏,歐洲關於安全問題的思路已經發生顯著變化。歐盟最近公佈了確立其核心利益及原則的全球戰略。它準確地強調,我們無法阻擋來自國外的威脅,外部與內部安全密不可分。各國政府正在加強國內安全措施。

您已閱讀20%(301字),剩餘80%(123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